中国工业报 陈俊岐
3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金东,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办公室主FALK联轴器任冀武,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陈峥出席。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2020年,是国家实行监测新标准以来的最好年份。全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0,与2015年相比下降20.8%;优良天数平均287.8天,与2015年相比增加11.6天;重污染天气7.5天,与2015年相比减少8.5天。国考10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41.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提升至29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至6天,延安市、榆林市、安康市和商洛市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实现新跨越。
2020年,水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纪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83条河流上监测的180个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断面162个,占90%,与2015年相比增加33.5个百分点。渭河入黄断面水质提升至Ⅱ类,创20年来最好水平。延河水质改善明显,延安市水质改善幅度列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第20位。监测的4个湖库型水源地中,石门水库、瀛湖水质为优,石门水库、王瑶水库、红碱淖水质保持稳定,与2015年相比无变化。
张金东表示,2020年,陕西省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状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7个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和水量达标率均100%。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方面,13个市(区)优良天数同比均增加,平均增加22.5天。增加前5位的市(区)为韩城市、渭南市、西咸新区、西安市、咸阳市,最多增加了68天。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方面,全省83条河流180个国、省控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同比上升7.2%;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2%,同比下降6.1%;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8%,同比下降1.1%。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方面,对全省2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总取水量64792.32万吨,水量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9项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27个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水源达标率为100%。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方面,陕西省辖区内五个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γ、水体、土壤、电磁辐射等156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未见异常,均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据了解,2020年,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良好,渭河出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达到20年来最好水质,延河、清涧河、仕望河等流域国控断面提升至Ⅲ类水质,汉丹江持续水质保持优良,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Ⅱ类。
张金东表示,“十三五”以来,为确保打赢碧水保卫战,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三江三河”为重点,保好水、治差水,持续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一是健全法规,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二是分类施策,扎实开展重点流域治理;三是提升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四是部门联动,积极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五是精准治污,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