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东能源兖州煤业公司东滩煤矿机电工区共产党员王三部,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机修“专家”,不过这个“专家”有点土,说他土,主要他不是专业技术人才也不是高校毕业生。但是,他在皮带机维修和小改小革项目上有着丰硕的小成果,有自己一套“绝技和绝活”,在现场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今年46岁的王三部,参加工作之初为一名皮带司机,由于他善于学习、对机械设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经常提“金点子”、好建议,1995年便改行成为了一名机修工,两次获得矿实名操作法发明奖,多次获得矿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老黄牛”,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1989年参加工作在机电工区至今,从未离开井下岗位,三十年如一日,他总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自己热爱的机修岗位上,他没有因为工作乏味而悔恨,也没有因为辛苦而牢骚,更没有因平凡而放弃,他总是把每一次工作、每一次任务当作平时练兵的机会,也从未叫苦叫累过,被身边的职工尊称为“老黄牛”。他作为一名工班长,奉献加班、延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据不完全统计,他担任工长来以奉献节假日累计近200个。由于他从事皮带设备检修,每天必须超前准备检修材料,他总是第一个来工区,班后最后一个走,多年来从未间断,用他的话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不奉献谁奉献。”他用实际行动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爱岗敬业付诸在行动上,讲奉献付诸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成为他的一张名片,他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彰显一名劳动者神圣的责任。
“土办法”,治理皮带跑偏有一套
作为一名机修工,调整皮带跑偏大有学问,对于王三部,则有自己的一套绝技,皮带跑偏是阻碍皮带安全运转的重大障碍,易导致撕带、皮带冒烟等大型皮带事故。井下14条皮带,下皮带跑偏成为“老弗兰德联轴器大难”,工区尝试着采用加抗偏轮、机架调整等方法,然而,却一直难以克服下皮带跑偏这个难题,在刚安装的东二皮表现突出,皮带跑出半个托辊,各种方法均不奏效。作为承担这条皮带检修任务的机修二班工长王三部,认真琢磨下皮带跑偏的真正原因,经分析,是由于皮带缺少向心力,用他的话讲,就是托辊兜不住皮带,王三部就在下皮带托辊架每隔一段安装一个上托辊架,这样就及时纠正了皮带跑偏,并在其他所有皮带应用成功。王三部的发明比从厂家购买一套调偏托辊架要节约4000多元的资金,井下所有皮带仅此一项要节约资金约12万元,既经济又实用。矿上把这项成果命名为“三部槽形托辊调偏法”。
“金点子”, 破解液压系统生产难题
不仅是皮带方面的专家,在液压系统方面也是卓有成果,而且他的点子特别多,平时别人处理不了的活,在他的建议下,都迎刃而解。一采区皮带驱动部液粘软启动系统油泵的集油管路在没改造前,一个月两个月就爆一次两次的,一根管子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一年坏的管子累计算下来要近万元。在由软连接变成硬连接后,再也没有出现管路爆裂的问题,提出这个“金点子”的人就是王三部。更为严重的是管路爆裂后,整个系统就会“停摆”,直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处理更换这个管路怎么也要1小时的时间,制约了生产。他通过测算油管的进出油量,选择了粗细合适的无缝钢管,由此把软管路变成了硬管路,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这个用钢管焊接的管路成本也就是几十元。不仅省了钱,事故率也减少了,“金点子”创造了大效益。该操作法在今年4月底被矿命名为“王三部油泵硬管路连接法”。
“土专家”,远近闻名桃李满天下
一次,王三部休假时,一个朋友邀请他去西北一个煤矿帮忙硫化胶带进行技术指导。工程结束后,要高薪聘请他搞管理,被他婉言拒绝。他充满对矿山的热情,“我热爱我的矿山,是我的矿山培育了我,我要把我的青春奉献给矿山,我不能做见利忘义的人。”回到工作岗位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说的话。
在王三部看来,英雄不问出处。2014年年初,他拿到了大专矿山机电专业毕业证。平时他还把自己的绝活绝技传授给身边的职工,他提出的使用新型材料代替铁皮作对轮护罩,使用废旧胶带做清扫器皮子,如何排查隐患接头等一大批实用技巧,在现场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技术高超、对人忠厚,很多年轻人愿意认他当老师,其中两名大学毕业的徒弟已经成为工区副区长和技术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