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510

济南融恩

KTR联轴器,TBWoods联轴器,ACE缓冲器等进口联轴器缓冲器产品

网站公告
欢迎访问济南融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我们公司经营KTR联轴器,TBWoods联轴器,ACE缓冲器,FLENDER联轴器,RINGFEDER联轴器,R+W联轴器等很多国外进口产品。如果展示的没有您需要的产品你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询问。如有您需要的产品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联系时记得说是在重汽配件城看到的,优惠更多哦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到2025年辽宁菱镁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新闻中心
到2025年辽宁菱镁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次数:10        返回列表

中国工业报 韩丽娜

  3月31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布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工业强省、智造强省建设有关情况。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申世英表示,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是党中央部署给辽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做好“三篇大文章”作为“十四五”时期全省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作为推动辽宁工业振兴的根本要求。省工信厅把做好“三篇大文章”作为“十四五”时期核心工作,组织制定了《“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3月1日已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制定“辽宁方案“:三个“字号”都坚持走创新路

  专项行动计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三篇大文章”决策部署的“辽宁方案”。自去年10月份以来,省工信厅成立了工作专班,赴各市开展分组调研,在充分厘清产业基础和现状等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专项行动计划包括改造升级“老字号” 深度开发“原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三个行动计划。每个行动计划大体包括发展现状、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在摸清产业底数,认清优势和存在问题,明确目标方向基础上,“老字号”提出了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等9项重点任务,“原字号”提出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10项重点任务,“新字号”提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壮大集成电路产业等10项重点任务。专项行动计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了战略内涵和定位“老字号”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始终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重任包含输变电装备、石化装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原字号”主要包括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是目前辽宁最大的工业板块,我省石化、钢铁等产业在国内的引领作用仍然明显。“新字号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和未来产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力量。当然三个“字号”也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相互转化的

  二是确定了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本省产业布局和“十四五”发展方向,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三个“字号”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业赋能增效,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重点推动石化、冶金、建材产业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推进燃料型炼厂减“”,化工型企业转变,系列化、定制化发展用钢产业,发展镁建材、镁化工产业,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突出抓好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建成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整机装备研制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形成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增量。

  三是突出了实现路径和抓手。依托全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资源优势,结合各“字号”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突出用数字经济为“三篇大文章”赋能增效。 “老字号”就要重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原字号”就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设备远程运维、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能力。“新字号”就要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同时,三个“字号”都坚持走“创新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构建“3+10+N”政策体系,狠抓10项配套措施

  “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结合三个“字号”特点,分别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举措、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为确保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到位,近一段时间组织各市围绕“三篇大文章”,谋划梳理了“十四五”时期技术改造、产业创新、新兴产业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同时,构建了“3+10+N”的政策体系。“3”就是“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10”是计划出台或已经出台《产业基础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10项配套政策文件。“N”是会同发改、科技、财政等相关省直部门和指导各市制定的配套政策。为落实配套政策文件,全省将抓好以下10项配套措施。

  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KTR联轴器辽宁将全面启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生产线,推动企业设备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到2025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

  二是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将结合国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国家提出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求,省工信厅梳理了机器人、烯烃等24条产业链。“十四五”时期,将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四是加快制造业改造升级。落实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要求,谋划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改造、制度创新、招商引资等项目。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实施重点项目培育示范企业和产品,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五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2019年举办首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将进一步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利用5G、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内网依托24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全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特色化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新增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组织200家重点企业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查。

  六是加快推动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推动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培育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支持再制造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应用严禁新增限制类和淘汰类工艺设备,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上马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

  七是加快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将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在持续抓好“小升规、规升巨”工作基础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在细分市场做精做专做强。

  八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辽宁省将建设高品质钢铁和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链,促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优化全省钢铁工业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冶金新材料比重达到30%以上

  九是推动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四五”时期,将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抚顺、葫芦岛、锦州、营口、辽阳等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十是推进菱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辽宁菱镁矿石储量占全国84%,占世界22.4%镁质耐火材料年产量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具备撬动全球市场的产业之一。“十四五”时期,将利用菱镁特色资源,减量发展镁耐材,重点发展特种镁质耐火制品、航天航空用耐材涂料,培育壮大镁建材和镁化工材料产业,到2025年菱镁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000亿元

  梳理一批高质量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目前各市都已把做好“三篇大文章纳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落实,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着手编制本地区 “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比如,沈阳市以15条产业链为重点,构建“5+3+7”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大连市明确“15+N”产业链发展目标路径。各市也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比如,抚顺市配套制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构建结构调整“3+5”政策体系;营口市制定《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打造沿海钢铁基地葫芦岛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展军民两用产业正在研究制定奖补资金细则。

  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全省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形成了协调一致的行动工信厅将具体做好“四抓四促”: 

  抓政策、促支持今年省财政已经安排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省工信厅正在加快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聚焦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精益管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采用补助、后补助及奖励的形式,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咨询诊断、试点示范、人才引育和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等。

  抓项目,促投资。项目是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已经梳理了一批高质量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我们将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场景应用、“卡脖子”技术攻关、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精益管理等领域继续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

  抓对接,促服务。制定了《2021年产业链对接工作计划》,今年将围绕全省原材料产业延伸,装备、食品工业上下游配套方面组织一系列对接活动。

  四是抓赋能,促转型。将围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具体抓好“七个一批”,就是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引导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新型智能化产品,组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支持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坚持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同步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步展开,数字化转型和精益管理同步推广,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和服务提供商名录,助推全省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